中国银行在安哥拉开业为当地带来憧憬

2016年06月06日

中国银行(“中行”)到安哥拉开业,为外汇短缺的安国首都商界及金融市场带来无限憧憬,期望能帮助商界解决海外支付的瓶颈。

早于2012年12月在安国首都罗安达开设办事处的中国银行,上月(5月)13日获安政府批准,在安哥拉正式设立分行。安政府的决定,是基于中安经贸发展的上升态势,“融资服务的需求越趋殷切”。

葡萄牙《每周快报》上周末称,安国企业求外汇若渴,中行的开张,恰是久旱逢甘霖。

外汇短缺,源自国际油价急挫;与此同时,中国有意通过争取人民币成为非洲贸易的通货,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国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副主任姚坚1月时称,澳门有意在上述程中,借助中央政府的支持,成为中国和葡语国家之间的人民币清算银行平台。

外汇短缺,是目前安哥拉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掣肘本地银行的流动性,拉外贸活动的后腿。

今年5月,安哥拉银行行长Vernon Philip曾称,安国银行业界被环球金融系统“边缘化”,本国银行无法取得外汇,“严重影响我们的经济前景”。

中国与安哥拉于2015年8月签订有关两国货币相互在对方国内流通的协议。《经济学人》智库(EIU)解读为安哥拉“希望”通过增加使用人民币,削弱对美元的需求。

葡萄牙BPI银行形容协议“济美元短缺之急”,但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南非(非洲最大经济体、中国在非洲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拥抱人民币的最新一个国家。中国外长最近访问南非期间,双方共同见证人民币-(南非货币)兰特交易平台的启动。

此前,加纳、尼日利亚、毛里求斯和津巴布韦已接受人民币作为支付和储备货币,其中,尼日利亚央行的外汇储备中,已有10%为人民币。

中国经济学家曲宏斌最近在http://chinafrica.info网站中称,“中国海外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在非洲),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因素。”

汇丰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指,目前中国使用人民币进行外贸的金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0%,预料到2020年此比重将达50%。

已决定将人民币纳入其一篮子货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宣布,组织或将自10月起,正式承认成员国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作为满足国际收支平衡的有效工具。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撒哈拉以南非洲金融问题专家John Casey最近在协会官网(http://www.cfr.org)发表文章称,“撒南非洲已不再是美元的天下”,而2016年将是“人民币巩固在非洲地位”的一年。(macauhub/AO/CN)

MACAUHUB FRE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