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葡论坛看:预期中国将影响全球经济

分析师David Dodwell在香港《南华早报》发表文章称,出席“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中葡论坛”)第五届(2016年)部长级会议的官员级别较往届高,反映了葡语国家在中国涉足的全球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Dodwell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商务部长高虎城双双到访澳门,出席部长级会议,长达三天,反映中国正发展一种“软性”外交,尝试“对全球经济建立更大的影响”。

除中葡论坛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非民间商会”等平台,均起着加强中国影响力的作用。

据Dodwell称,巴西、安哥拉和葡萄牙都认同李克强在澳门的三天行程非常值得,尽管三个国家均面临经济困境,中国的视野“无疑是长期的”,目前的境况“不应妨碍外交努力,反而随之而来的是慷慨的投资”。

Dodwell又说,李克强的另一个目标,是支持备受赌业收益下挫打击的澳门,具体战略是把澳门打造成葡语世界的金融中心。

上周三离开澳门前,李克强在机场表示,历史上澳门曾经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相信未来澳门能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澳门欧洲研究会会长José Luis de Sales Marques在最新一期《Macao Magazine》中称,中葡论坛具备投资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和基建“所需的知识”,

为中葡论坛搭建了框架、为它的成长与发展赋予了“意义和焦点”。

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基建(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投资基金”)可为“澳门私人和机构投资者,以及为未来的澳门基金提供在葡语国家的实质基建投资机遇,包括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支援。

中葡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于本月11、12日举行,其中一项新猷,是由中国于2010年倡议并出资10亿美元成立的“中葡合作发展基金”(“中葡基金”),其总部将由北京转移至澳门,方便基金的相关利益主体互相联系。

澳门财政司长梁维特认为,是次部长级会议是历届最富成果的一次:中国宣布了支持葡语国家发展的18项措施,又宣布了支持澳门发展的另外19项措施。上述基金总部的转移是19项措施之一,可“更好地反映澳门作为一个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助“落实或处理中国和葡语国家之间的所有交易”。

扩展澳门功能的新措施还包括,把澳门转型成中国-葡语国家的金融中心、创设“中国与葡语国家企业家联合会”,以及中国与葡语国家双语人才的培训基地。

措施又包括设立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中心、青年创意创业中心,以及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中心。

李克强又宣布拨出至少20亿元人民币(3亿美元)贷款额度,以优惠条件支持中葡论坛的亚非成员国,以支持受惠国的产能发展。

据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称,第21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将于本月(10月)20至22日举行,届时将有来自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600家商家参展。

本届MIF新创“伙伴国主题馆——葡萄牙馆”和“伙伴城市主题馆——北京馆”,两馆将安排在会场的入口处,合共占地超过800平方米。(macauhub)

MACAUHUB FRE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