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合作发展基金”(“中葡基金”)董事长迟建新在葡萄牙里斯本称,基金已正式向中国和葡语国家的商业合作项目批出资金,但若要深化“新时期”的丝路合作,还须创新的金融机制。
迟建新是在3月23日于里斯本出席“丝路之友”举办的一个会议上,透露上述信息。他说,基金起始规模为10亿美元,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和“澳门工商业发展基金”共同发起、出资,由“中非发展基金”进行投资运作和管理,活跃于支持所有葡语国家的发展项目。
迟建新说,“一带一路”倡议与不少葡语国家的发展计划高度兼容,在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都高度互补,刺激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和拓展投资的新机遇。
他又说,中国与葡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也正在上升,其中,中国正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它们其中一个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2017年贸易总额首次超越1,000亿美元大关。
目前,在华葡资企业约有1,000家;另一方面,在葡中资企业累计投资额已超过500亿美元。
中小企业占诸如葡萄牙等葡语国家商业社会的大部分。迟建新提出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和意念不对称”的概念,并指出中小企业缺乏获取融资的渠道。
他说:“我们仍有好的项目和投资机会可提供予企业,但我们找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有的是资金,但找不到适合的项目。” 他说,为解决这些问题,有需要“提升保险企业和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创造新的融资模式,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
在上述于里斯本举行的大会上,“国开行”陕西分行副行长吴始炜称,该行正“积极支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葡语国家企业之间的合作”。他提到的其中一项建议,是“改善公私营合作的机制”。
会上,葡萄牙外长Augusto Santos Silva称,他将于今年10月或11月到访中国,而中国外长则将于5月访葡。
中国驻葡国大使蔡润称,目前中葡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而两国外长今年内互访,是两国友谊增进的又一明证。(macau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