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西洋银行”(BNU)首席执行官Carlos Cid Álvares告诉《澳门论坛报》(Tribuna de Macau),BNU正设法增加对澳门超过4万中小企的支援。
由澳门商人伍志伟拥有、在葡萄牙酿制的红酒品牌Quinta da Marmeleira,已于上月(8月)首次装瓶,预期即将在目标市场发售——包括澳门。
据“欧盟中小企业中心”(EUSMEC)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欧洲基建、海洋开发、物流、银行和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和能源等领域的企业提供商机。
莫桑比克总统纽西在为一个商务论坛主席开幕礼时表示,来自莫桑比克和中国的企业周日在北京共签署了八份谅解备忘录,涵盖基建、工业、电讯、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由“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下称“金砖银行”)今后将向非金砖国家开放,成为公私合营项目的融资新来源。
“中国中铁”已透过赞比亚,向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提出修建连接两国的铁路。该造价预计达26亿美元的项目,将大大便利有产品流向莫桑比克各港口的企业。
据莫桑比克《真相报》报道,由中国提供的贷款,在莫桑比克道路网络修建和养护领域,越来越重要,预期占该国2018年道路系统外来资金的53%。
“巴西贸易与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主席Roberto Jaguaribe对新华社称,中国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非常成功”。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称,中国的银行向安哥拉提供的信贷,将支持安国今年的国家预算。该预算将透露安国在多个层次的政策转变。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称,自2003年“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中葡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增加11倍,当中,中葡论坛在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根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过去十年,中国对外经援的规模增长达三倍,特别是近年透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加快了上述趋势。
上月公告的《莫桑比克企业商法典》(“《商法典》”)被纳入“非洲葡语国家(PALOP)法律数据库”(Legis-PALOP)。数据库认为莫桑比克的新法属“重要”转变。
14个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的央行行长、政府官员和“非洲开发银行”的官员最近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出席一个有关外汇储备管理的论坛,讨论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是14个国家之一。
“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秘书长徐迎真在接受葡文报章Journal Tribuna de Macau(《澳门论坛日报》)访问时称,中国在葡语国家的投资已达500亿美元。
为国家承担向“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的两家国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开发银行(“国开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进出口银行”)——越来越多与多边金融机构携手合作。三名来自英国非政府“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俗称Chatham House)的研究员呼吁,中国金融机构应着重关注新项目的可持续性。